6月25日晚上,薄云旗下的BCIC社区成功举办了第三期线上直播活动,本次直播邀请了华为 16 年实战专家王老师,为大家深度剖析企业增长的奥秘,特别是华为如何实现持续有效增长,以及中小企业能否学习并实践这套成功逻辑。
直播间干货满满,引发了社区伙伴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下面我们一起回顾直播中的精彩观点。
华为:三十年持续增长的典范
华为30年来的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从积极跟随者到行业领先者,华为的营收、利润和现金流均实现持续有效增长,真正做到了“公司靠自己的业务养活自己”。与曾经的巨头相比,华为在体量弱小时奋起直追,并最终超越,其增长速度和斜率在后期尤为显著。
华为增长的底层逻辑模型:
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用一句话精辟总结华为30年持续有效增长的秘诀:“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王老师进一步拆解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增长底层逻辑模型,它犹如一辆高速前行的汽车,需要强大的“发动机”和完善的“运作系统”。
1. 增长的动力源泉:战略意图(我想做)
洞察差距,激发增长意图:企业要增长,首先领导者必须看到差距——无论是“绩效差距”(干得不够好),还是“更大增长空间”(有更大的梦想)。
使命与愿景的牵引:华为明确的使命和愿景(如“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吸引并团结了众多人才。
中长期战略目标:将宏大愿景拆解为3-5年的滚动战略目标,确保方向大致正确,并持续牵引企业向前。
2. 增长的实现路径:业务打法(怎么做)
企业要达成战略意图,核心在于满足客户。
(1)打造好产品(怎么造好产品)
华为通过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发布上市。
强调“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双驱动。华为的创新是瞄准客户需求进行的,并且具备将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产品的能力。
注重产品组合和路标规划,例如Mate、P系列旗舰手机,以及华为汽车M系列、S系列、R系列等多元化产品线。
通过市场管理“做正确的事”,通过开发管理“正确地做事”。
(2)卖好产品(怎么卖好产品)
华为采用MTL(Marketing To Lead,从营销到线索)流程来挖掘商机,评估营销效率。
核心在于客户选择(解决客户痛点、冲突和功能/情绪/关系价值诉求)。
定义和传播价值卖点,用客户能理解的方式呈现,而非自说自话。华为的广告从早期的“老头撞白马”到如今P系列手机的情绪价值呈现,展现了其在价值传播上的进化。
(3)价值交付
强调“言必行,行必果”,不欺骗客户,让客户满意并成为宣传者,如问界汽车的老客户成为“野生销售”。
(4)销售的专业化
通过LTC(Lead To Cash,从线索到回款)流程,将线索转化为合同,实现价值交付并收回现金。华为深入研究客户(如运营商)的流程,确保自身流程与之匹配,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
3. 增长的坚实保障:组织能力(怎么去保障)
(1)干部与人才培养(有人)
强调“将心闪耀,人才辈出”,通过培养干部、构建人才厚度,并创造成长空间来留住人才。
(2)组织活力激发(组织充满活力)
不仅仅是分钱(激励),更重要的是组织对齐和绩效管理。
差异化激励是核心,避免“整齐划一”。
绩效管理作为最重要的“抓手”,能够锻炼队伍、训练干部、拿到业务结果。
(3)企业文化
华为的奋斗者文化和持续改进文化是其长治久安的基石。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持续精进。
华为逻辑在中小企业的实践:大健康集团案例
王老师特别指出,华为的这套底层逻辑并非大企业的专属,在中小企业同样能够落地生根。他以一个合作的大健康集团为例,生动展现了这一过程。
企业背景与痛点
该集团从600多人增长到1000多人,营收从15亿增至20多亿,并有IPO计划。然而,其面临着“既要又要”的增长压力(既要收入,也要利润、现金流,还要持续增长),以及“钱发不出去”(目标未达成,员工士气低落)、“盲目加班但业绩无明显突破”等问题。此外,激励体系“整齐划一”和干部“惰性排列”是其最大的通病。
解决方案与实践
干部布局与激励优化:王老师团队协助企业进行干部布局,打破“惰性排列”,发现和激活被忽视的经理、店长、主管等层级的人才潜力。
差异化激励:引入“四大特殊”(特殊政策、特殊资源、特殊激励、特殊组织架构)等机制,针对不同山头项目、不同层级和贡献的人才进行差异化激励,确保奖金能够发出去,员工知道如何争取。
明确期望与牵引:通过绩效激励表,让员工清晰地看到完成什么目标能获得多少奖金,激发奋斗意愿。
显著成果
人才“百花齐放”:更多人获得晋升,人才储备充足,老板不再焦虑员工流失。
品牌增长:从0.5个自有品牌做到3个过亿品牌,甚至涌现出新的高增长品牌。
组织能力提升:公司从4层楼扩大到16层独栋大楼,团队士气高涨,组织能力与业务发展螺旋式协同。
王老师强调,无论是前线作战、中台提供弹药,还是后台保障部门,都应根据贡献进行差异化激励。高层干部要有使命感,中层干部要有饥饿感和危机感,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
通过本次线上直播,不仅了解了华为持续增长的深层逻辑,更看到了这套逻辑在中小企业中落地实践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