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薄云,即选择了一个深刻理解行业痛点、提供实战解决方案、并与您共同推动变革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可靠合作伙伴

在黑与白之间,为组织演进保留战略空间

 | 卓华

来源 | 薄云咨询


image.png


商业环境中的决策远非简单的非黑即白。
许多企业试图用僵化的规则应对复杂性,结果往往陷入停滞。华为的“灰度哲学恰恰针对了僵化思维的弊端,这种领导智慧强调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要能接受模糊、乐于妥协、避免僵化,从而为组织的持续发展预留战略空间。这是一种在“模糊中寻找清晰”的现实主义智慧。


01

核心理念:开放、妥协与宽容——通向“灰度”的经营智慧


华为的“灰度哲学”并非孤立的概念,它根植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营智慧:开放、妥协与宽容。任正非曾言,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和节奏,而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这种灰度,正是在开放中学习、在妥协中前进、在宽容中凝聚的结果。


开放:打破自满藩篱,持续学习进化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开放与进取占据重要地位。任正非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华为以其创新能力著称,但成功也可能带来“自信、自豪和自满”,甚至导致“自闭”。因此,华为强调要向外界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目标,进行真正的自我审视,并保持对时代的紧迫感。开放是吸纳外部智慧、实现自身进化的前提,也是“灰度哲学”得以实践的基础。


妥协:策略性退让的求“共赢”

在灰度哲学中,“妥协”并非软弱,而是一种高度务实的战略智慧。为了确保核心目标的实现,华为坚持“压强原则”,将资源聚焦于“主航道”。

任正非认为,妥协是一种“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适当让步。这种“以避退为进”的艺术,消除了不必要的内部和外部冲突,为战略聚焦创造了稳定环境,最终实现了“多赢”局面。妥协,正是实现“灰度”路径上的关键一步


宽容: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宽容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管理工作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宽容的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特长、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之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宽容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坚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退让。只有宽容才能团结大多数人共同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能减少实现坚定不移正确方向的对抗,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在模糊中决策:方向的灰度

华为深知,未来如同“无人区”,充满未知。任何战略决策本质上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战争迷雾”中进行的。所谓“灰度思维”,就是承认世界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要求领导者在不确定中把握方向并果断决策。一个看似清晰的方向,实则是在混沌中孕育而生,从层层“灰色”中逐渐浮现。同时,方向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演进而变得模糊不清,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合理掌握合适的“灰度”,能使影响发展的各种要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和谐。这种能力要求领导者具备强大的决断力和人际连接力,在动态和矛盾中寻求最优解,而非执着于唯一的“正确”答案。
任正非曾说,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其实现路径并非直线,可能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偏离,但从长远看,方向依然紧紧指向前方。这种弹性与战略定力的结合,正是“灰度”思维的最终体现。


02

华为实践:开放、弹性与进化的组织管理


华为的 “灰度哲学” 通过相应的组织结构与文化得以落地,以此构建了一个能够容纳并鼓励不确定性的弹性系统,使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并能不断自我调整和进化。


价值分配的灰度

在价值分配方面,华为奉行 “以奋斗者为本”,通过多元化而非僵化的标准评价员工贡献,最大程度激活 “知本”(即知识资本)的力量,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


人才流动的灰度

在人才流动方面,华为通过干部轮换和 “之” 字形发展路径培养具备多视角与综合能力的领导者。“能上能下” 的机制有效打破身份固化,保持了组织的新陈代谢活力。


一线组织的灰度

在一线组织中,“铁三角” 作战单元是灰度思维在基层的重要制度化体现。它打破传统的功能壁垒,促使团队通过内部妥协与协作,共同面向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03

启发与思考:驾驭不确定,赢得未来


华为的“灰度哲学”为当代企业提供了宝贵启示:

  • 拥抱不确定性: 领导者必须接受信息不全和结果不定的常态,培养在模糊中决策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 妥协不是软弱: 战略性妥协是为了实现更大目标,它是一种灵活应变、化解冲突的智慧,更是对更高层目标的坚定

  • 构建柔性组织: 组织设计应允许多元评价、鼓励人才流动、赋能一线团队,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保持组织弹性与创新能力。

  • 持续自我进化: 引入自我批判和“蓝军”,打破思维定势,警惕“熵增”与“剧场效应”,确保组织活力和战斗力。


04

结语:在灰度中求生存,在不确定中谋发展


华为的“灰度哲学”是一种深邃的经营智慧,它通过容忍模糊、善于妥协,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战略韧性与弹性;通过开放组织和自我批判文化,持续对抗企业内在弊病。正如任正非所言:“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 华为的成功源于对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刻实践。对于渴望基业长青的企业,学习灰度哲学意味着拥抱不确定性,在黑白之间开辟充满活力的演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