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卓华
来源 | 薄云咨询
当下利益与长远发展是企业经营的一根跷跷板,时常让商业领袖们陷入两难境地。在资本、市场与经营的多重压力下,削减研发投入、降低质量成本,让报表更好看这种貌似能够快速得到回报的方式似乎是“明智”的选择。而那些经久不衰的卓越企业,却总是遵循着眼未来的战略智慧——“深淘滩,低作堰”。
这是都江堰的古老智慧,也是任正非在《深淘滩,低作堰》讲话中提到的:“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01
核心理念:价值排序与质量底座
在华为,价值排序直接指导着“深淘滩”(持续投入)和“低作堰”(克制利润)。而质量更是企业长久稳定运行的底座,是所有“深淘滩”和“低作堰”工作能持续下去的保障。
价值排序是“深淘滩,低作堰”的深层逻辑,明确了资源流向和利润分配。
“以客户为中心”是所有投入的起点
为提供卓越产品服务,华为巨资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即便短期无回报或面临外部压力也绝不妥协,确保为客户提供领先可靠的解决方案。
“以奋斗者为本”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华为将大量利润用于员工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及福利保障,确保团队高素质、有战斗力,持续创造并交付价值。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体现在华为对利润的克制
不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大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和员工激励,而非全部派发。这种理性克制是为了进行“深淘滩”式的长期投入,让利客户,为未来发展蓄力,最终实现客户、员工、自身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质量则是企业运行的基座
没有质量,成本优势、创新和规模扩张都将是空中楼阁。华为对质量的追求已融入企业血脉,首席质量官甚至对产品拥有一票否决权,确保产品质量超越业界标准。华为视质量为一种投资,而非成本,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02
华为实践:华为30年的深淘滩低作堰之路
华为的“深淘滩”,总在关键时刻,做出超乎寻常的大胆投入。
危机时期的“逆行者”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所有人都往回缩时,华为反而逆势进军海外市场,抢占了对手退出的空白地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许多公司都在大裁员,华为却反其道而行之,趁机扩大招聘,吸纳优秀人才。
研发投入从不妥协环境
华为在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近万亿元,研发费用常年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就算2019年美国制裁最严厉的时候,研发投入也一分没少。
超前技术储备
早在2004年,他们就成立了海思半导体,自己搞起了芯片研发。2012年,当智能手机市场还在蓬勃发展时,他们就已经开始预研鸿蒙操作系统。5G刚商用,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6G的基础研究。这些看似“花大钱办没影的事”的投入,在后来的多个生死关头,都成了华为的救命稻草。
持续的管理变革
三十年来,华为持续在管理变革上投入巨资,学习IBM、埃森哲等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

华为的“低作堰”,就是对短期利润保持克制,把钱用于更有价值的地方。
价格策略是主动让利
华为信奉“赚小钱不赚大钱”,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把利益让给客户。他们追求的是合理利润,而不是榨取所有利润。
员工利益优先保障
华为实行全员持股制度,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工资水平在行业内也长期领先。通过任职资格体系,技术专家也能获得与管理层同等的晋升通道,甚至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院士”。
赋能产业链
华为的管理经验与优秀实践不仅应用于自身,也形成了能力并逐步外溢给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链,维系产业链的共生关系。
03
结语:远见与执行的完美结合

华为的实践证明:在别人害怕时要敢于“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保持警惕。“深淘滩,低作堰”,这种超越短期波动的战略定力,不仅是对人性本能冲动的深刻洞察与超越,更是将长远愿景与脚踏实地的精巧结合。它不仅伴随华为穿越无数周期、实现长期增长,也为所有渴望基业长青的企业指明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