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薄云,即选择了一个深刻理解行业痛点、提供实战解决方案、并与您共同推动变革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可靠合作伙伴

“寒王”是如何坐热“十年冷板凳”的?

作者 | 白广言
来源 | 薄云咨询
这几天的A股市场,在“寒王”的带领下,刮起了强劲不断的AI热浪。这个曾在2022年跌破50块,时隔三年猛翻20倍,市值接近4000亿的AI板块明灯,究竟缘何起起落落,多年时间里苦坐冷板凳如今又一举翻身,我们来探究下其中真义。
01
从学术理想到商业现实的长期主义践行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诗词原本形容学者的治学精神,却在当今商业世界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追求短期利润和快速回报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真正践行长期主义的企业寥寥无几。华为和寒武纪,这两家看似不同领域的科技巨头,却以相似的坚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企业长期主义战略投资的绝佳样本。

从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十年磨一剑”,到寒武纪在AI芯片领域的深耕,他们的发展历程完美诠释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生动内涵。

学术积淀:十年磨剑的技术基础
寒武纪的故事始于2008年,当时团队开始从事处理器架构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从2008年到2016年公司正式成立,这八年时间里,团队专注于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积累,先后提出了DianNao、DaDianNao等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并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这种"为了理想而研究"的学术阶段,为寒武纪后续的商业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与华为在早期通信技术领域的选择如出一辙。在上世纪90年代,当许多公司急于追求短期利润时,华为却选择在程控交换机等基础通信设备上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华为甚至将全部资产抵押给银行,以筹集资金继续投入研发,这种“压强式投入”的决心,为后来华为在通信行业的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寒武纪团队在最初的八年里也没有考虑商业回报,而是专注于解决技术难题。这种纯粹的技术追求,反而为后来的商业突破创造了条件。
商业探索:在质疑中坚持的转型之路
2016年寒武纪正式成立后,开始了从学术研究向商业应用的艰难转型。寒武纪经历了漫长的商业化探索期。从2017年到2024年的八年间,公司累计亏损54.17亿元,同期研发费用高达65.74亿元,而营业收入总额仅为43.6亿元。
这种"研发费用超过营收"的状况在资本市场引发了持续质疑。投资者普遍担心寒武纪是否只会"烧钱"而无法实现盈利。然而,寒武纪管理层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理念,认为AI芯片作为高技术壁垒行业,必须经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培育期。正如任正非曾多次强调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核心技术研发没有捷径。华为在3G、4G时代,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但始终没有放弃对5G技术的预研和投入,最终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导者。
突破时刻:厚积薄发的价值释放
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营收9.89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到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势头进一步加强,营收达11.11亿元,同比暴增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
这种"V型"反转验证了长期主义投资的价值。正如任正非所说:"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寒武纪用17年时间,从学术研究到技术产品化,再到商业价值实现,完整演绎了高科技企业长期主义的成功路径。
02
长期主义战略投资的核心要素
通过华为和寒武纪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长期主义战略投资的几个核心要素:
战略定力:抵御短期诱惑的能力
华为在5G投资的十年里,面临过3G、4G技术快速商业化带来的诱惑,但始终没有放弃对5G技术的投入。寒武纪在连续多年亏损的情况下,也没有因为资本市场的质疑而改变技术路线。这种战略定力是长期主义的基础。
资源配置:持续而稳定的投入机制
华为每年将营收的10%-15%投入研发,寒武纪则保持研发费用占营收的高比例。这种持续稳定的资源投入,确保了技术研发的连续性和深入性。重要的是,这种投入不能因为短期业绩波动而中断。
人才战略:构建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
华为全球19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5%。寒武纪727人的研发团队占比74.7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8.82%。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长期主义战略投资能够成功的关键保障。华为更在人才培养形成了“特色打法”,通过聚焦关键人才、重视干部培养、采用项目制和案例教学,并辅以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高效且务实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image.png
生态思维:超越产品的系统性布局
华为不仅投资硬件技术,更注重软件生态和标准制定,构建了鸿蒙、鲲鹏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寒武纪同样如此,其投资不仅限于芯片设计,还包括智能处理器指令集、软件平台等生态要素。这种系统性思维确保了长期投资的综合效应。华为不仅关注产品生态,更在致力于发展“做大产业,商业共赢,利益分享”的产业生态战略。
image.png
03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思考
华为和寒武纪的实践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启示:
首先,核心技术不能急于求成。AI芯片、5G通信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需要时间积累,企业必须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急功近利只会导致技术路线摇摆不定,最终一事无成。
其次,长期主义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无论是华为的持续盈利再投入,还是寒武纪的多轮融资,都说明长期主义战略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时,必须考虑资金链的可持续性。
再次,人才是长期主义的根本。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华为和寒武纪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这是其能够坚持长期主义的根本保障。
最后,生态建设比单点突破更重要。在全球化分工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上升到生态竞争。华为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技术,更在于构建了完整的ICT生态;寒武纪的未来也不仅取决于芯片性能,更在于能否建立开放的AI计算生态。
04
结语:时间是最好的投资
"板凳要坐十年冷"不仅是一种精神品格,更是一种战略智慧。在变化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中,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往往能够穿越周期,在时间的洪流中显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