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薄云,即选择了一个深刻理解行业痛点、提供实战解决方案、并与您共同推动变革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可靠合作伙伴

让金子发光的,从来不是温室

作者 | 卓华
来源 | 薄云咨询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种深刻的理念:真正的成长发生在最严酷的实战中,如同把战士“踹到水里去学游泳”。这正如任正非所言,让金子发光的,从来不是温室,而华为的训战机制,正是让金子闪耀光芒的熔炉。企业总会遭遇风雨,而经历风雨洗礼的“小鸟”才能再次飞起。
01
训战结合,在实战中重构认知图谱

在华为培训发展历程中,“训战结合” 的本质是打破传统培训的 “知识茧房”。它不同于高校 MBA 的理论研讨,更强调将培训现场搬到战略前沿、真实场景中。例如,在早期开拓俄罗斯市场时,华为团队在艰苦环境中积极演练接待与沟通技巧,克服重重困难。在非洲等充满风险的市场,工程师们在复杂环境中调试设备,挑战生存极限,在残酷竞争中学习。这种沉浸式教学法,旨在弥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让知识获取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

image.png
华为的培训实践注重多维度结合:
  • 空间维度:将学习场景延伸至全球170多个分支机构,让员工在广阔的国际平台中磨砺。
  • 时间维度:重大项目完成后立即进行“复盘”,深入反思经验教训,将其沉淀为组织财富,并用于指导后续实践。
  • 实践与认知循环:通过持续的实战、复盘与再战,不断迭代认知,提升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与强调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快速迭代的军事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旨在提升组织和个体的快速响应能力。
02
华为实践:在真实场景中淬炼组织韧性
华为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战略预备队等机制,培养和赋能各类人才。战略预备队包括了“解决方案重装旅”、“项目管理资源池”以及其他针对干部培养的项目如“将军池”、“变革战略预备队”、“监管重装旅”、“企业BG战略预备队”、“IT战略预备队”、“行政战略预备队”等。这些机制旨在激活组织活力,让新老干部快速进入状态,并通过实战检验人才。
其中,“青训班”项目是华为培养未来一线干部的关键一环。该项目注重实战化培养,让学员通过自学、课堂演练和一线项目实践,在真实环境中承担关键角色,提升综合能力。这种培养方式让学员在“炮火声中”成长,为公司培养能征善战的“将军”。
image.png
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华为员工常常面临艰苦复杂的环境。例如在非洲,面对政局不稳定等风险,华为团队坚持长期艰苦奋斗,摸爬滚打,在残酷竞争中学习,赢得市场。华为正是通过这些在真实市场挑战中进行的“淬火”,不断提升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推动产品创新,例如在移动终端领域,通过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最终实现市场突破和领先。
03
启发与思考:从培训到实战的认知跃迁
image.png
华为的“训战结合”实践,揭示了人才培养的深层逻辑:
  • 场景即教材: 在实际项目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如新加坡电信定制化项目,华为团队在复杂需求中积累经验、形成解决方案,知识体系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
  • 压力即动力: 在面对艰巨的挑战和压力时,华为团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例如在尼日利亚等地区,即使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华为人也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市场突破。
  • 失败亦是财富: 华为强调自我批判,认为不掩盖产品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持续保持业界领先地位。每一次的挫折和问题,都成为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系统全面升级的宝贵财富。

    这种将奋斗与实战深度融合的哲学,正是华为得以在全球170多个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智慧。它强调在实战中学习,在炮火中成长,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多变挑战的“铁军”。

04
结语:在硝烟中锻造智慧
站在东莞溪流背坡村的华为园区眺望,华为的创新与实践正不断超越极限。华为在5G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和领先,正不断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更优、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各行业带来价值。这正是“训战结合”理念的生动体现:当培训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壁,当知识开始在实战中自由生长,企业收获的不仅是竞争优势,更是一种穿越周期的强大生命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华为的经验表明,最可靠的护城河永远是历经实战、凝结而成的集体智慧。通过“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华为不仅培养了能征善战的“铁军”,更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持续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